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總值4.38萬億元,同比增長4.3%,占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96.3%。廣東分署和廣東省內海關踐行“智關強國”行動,全面加強與香港、澳門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通關改革、優化監管模式、推動規則機制銜接,持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下壹步,廣東分署和省內海關還將繼續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實施“智關強國”行動,不斷強化改革擔當精神,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通過打造更多標志性、引領性成果,聚焦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精准發力,培育壯大外貿發展新動能,助推新質生産力加快形成,爲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外貿質升量穩積極貢獻海關力量。
車輛跨境通行更便利
推行跨境監管合作,大灣區內地和港澳海關協同推進粵港、粵澳跨境車輛查驗方式“跨境壹鎖”改革,即使用符合兩地標准的電子關鎖施封的監管車輛,往來兩地時可在陸路邊境口岸智能卡口系統自動驗放。這壹改革可有效節約企業物流成本約28%,壓縮運輸通關時長約30%,提升貨物跨境通關效率。目前,該項改革已在深圳灣、文錦渡、皇崗、蓮塘、港珠澳大橋、橫琴等6個過境口岸實施,改革經驗還走出了大灣區,複制推廣到湖南省和福建省,成功聯通內地76個、香港13個和澳門4個清關點。
企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廣州、深圳海關積極推行“壹港通”“組合港”改革,經南沙港、蛇口港、鹽田港進出口貨物可在沿珠江港口辦理集裝箱交還和放行手續,除有指定口岸管理要求的進出口貨物外,企業可在任意口岸申報、辦理進出口業務。這種壹體化通關模式使進出口轉關貨物實現了“壹次申報、壹次查驗、壹次放行”,簡化了通關手續,提高了通關效率,進出口企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助力貨物“飛”向世界
廣東省內海關發揮大灣區機場群資源協調優勢和綜合保稅區功能政策優勢,創新實現海關監管與航空安檢、理貨打板壹體化作業,助力全球貿易高效便捷。
黃埔海關全力支持空港中心建設,創新跨境監管模式,打造海關監管與航空物流的無縫銜接。在東莞集裝出口空運貨物,可在空港中心壹次性完成海關監管、機場安檢和打板等流程,直上飛機、直通全球,運輸時間降低30%、物流成本降低20%。項目入選海關總署“智關強國”行動“2023年度十優”項目,被寫入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在新模式等創新措施帶動下,前海外貿實現爆發式增長。今年上半年,前海綜保區進出口1912.4億元,同比增長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