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含“澳”量越來越足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4-09-06 09:58:06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賦予橫琴前所未有的體制優勢、創新動力、經濟活力。

 

三年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充分發揮對澳門深度合作的先天優勢,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力跑出琴澳壹體化“加速度”,《橫琴方案》第壹階段目標任務加快達成。數據顯示,合作區“四新”産業實有企業達17061戶,較2021年底增長20.1%。以實體住所登記的商事主體比例由合作區成立時的13.8%提升至38.8%,企業實質化運營顯著提升,橫琴島上含“澳”量十足。

 

澳人澳企加快奔赴橫琴

 

橫琴是壹塊聯通內外市場、共享“兩制”之利的寶地。自揭牌成立以來,合作區立足粵澳資源禀賦和發展基礎,圍繞澳門産業多元發展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建獨具特色的琴澳産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持續賦能澳門“1+4”産業發展壯大。不難發現,合作區的産業集聚效應日漸增強,創新龍頭企業加快落子,共謀發展態勢正在形成。

 

經過三年發展,合作區的生活環境日漸趨同澳門,越來越多澳門居民來到橫琴新家園發展。據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局長黃宇傑透露,在合作區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超過1.5萬人,就業人數超過5000人,在合作區就讀的澳門學生超270人。如今,橫琴成爲澳門居民的新選擇,在橫琴工作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琴澳壹體化邁出關鍵壹步

 

合作區戰略定位特殊,區內實施的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下稱“四共”)新體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大重要平台中,合作力度最大、創新突破最顯著的探索實踐。

 

合作區成立後,廣東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直接參與到橫琴建設中。經過壹系列的建章立制和三年的磨合完善,逐步理清各參與主體職能,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合作區行政事務局局長曹晉鋒表示,“在‘四共’體制下,合作區發展建設擁有了更多自主權,兩批共182項廣東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合作區執委會及其工作機構實施,持續爲合作區放權賦能。”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合作區第壹階段建設發展成效的大考之年。經過前三年的實踐與創新,《橫琴方案》規劃藍圖逐步變爲現實畫卷,橫琴島的含“澳”量越來越足,琴澳壹體化未來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