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猴”橫空出世 大灣區文化産業出海如何求得“真經”?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4-08-23 13:05:56

這幾天,壹只橫空出世的猴子吸引了全球的目光:3A遊戲《黑神話:悟空》正式解鎖。多家海外平台遊戲銷售、直播紀錄紛紛刷新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大灣區以經濟見長之外,同樣蓬勃發展的文化産業。

 

不只是《黑神話:悟空》,早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二十屆文博會上,以“網文、網劇、網遊”爲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樣”現場交易火爆,或許就已經爲今日“悟空”的大火埋下了伏筆。

 

全球“追劇”,海外“催更”。我們看到的是老外集體“惡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趣新現象,背後卻隱藏著海外觀衆對中國傳統文化、大灣區原創文化産品認識和態度的新變化: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再滿足于欣賞、好奇,而是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文化需求。

 

這也正是近年來大灣區文化産業“出海熱”的主要原因。

 

“走近”到“走進”,當“中國印象”不再抽象,面對龐大澎湃、卻有點陌生的海外文化市場,直面更高的海外文化期待,如何克服可能存在的“水土不服”、贏得市場認可的“真經”?

 

在文化理念上“以我爲主”,讓技術力量“爲我所用”。這正是大灣區文化産業近年來秉持的“出海之道”。在這之前,廣東就發布了《廣東省培育數字創意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加快數字創意技術和設備研發創新、大力提升創意設計水平等重點任務,來助力動漫、數字音樂、融合媒體、網絡文學、數字藝術展示等重點領域發展。

 

更多企業利用大灣區先進技術優勢,廣泛使用AI、虛擬現實等技術。借助新質生産力,出海文化産品得以迅速進行轉化,形成符合當地閱讀、體驗習慣的數字化産品,很快贏得壹片新市場。

 

“技術底座”固然重要,但即便是“靈猴”,也要吸天地之靈氣。同樣,現象級文化産品的出現,也少不了自身所在的文化土壤的滋養。

 

當海外受衆埋頭解構、分析我們的文化産品的同時,我們也在建構自己的敘事邏輯。大灣區文化産業善借海外文化市場快速增長的“寸勁”,也在守住輸出優質文化的“初心”。對海外市場需求的精准把握之中,也保持著對優質內容的嚴格篩選。

 

“老外”和我們壹同徜徉遊戲裏的水墨山河,縱覽數字世界的大好河山,才發現,原來東方美學,真的可以超越國界。

 

與世界“互娛”,把文化“裝”進遊戲。大灣區文化産業的出海之道,或許也能用孫悟空的經曆來形容:

 

身似“靈猴”,經得住來自市場的千變萬化。守住文化人的“初心”,最終求取“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