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江門進入“1小時經濟圈” 大灣區壹體化發展提速成勢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4-06-27 10:49:50

鋼鐵巨龍騰灣區,長虹臥波架通途。俯瞰粵港澳大灣區,壹座座跨海超級工程正成爲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群的重要紐帶,加速推動區域壹體化。

 

近日,連通珠海和江門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實現全線貫通,今年底將建成通車。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也通過了交工驗收,即將正式通車。這兩座超級工程與已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了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由此跑出了“1小時經濟圈”加速度。

 

“小蠻腰”撐起大工程

 

6月以來,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建設好消息不斷傳來。6月19日,隨著最後壹榀鋼箱梁焊接完成,黃茅海大橋成功合龍,標志著連接廣東江門和珠海兩市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全線貫通。

 

據介紹,黃茅海大橋在設計時,創新性采用了“小蠻腰”的獨柱異形索塔。針對索塔施工精度控制難題,建設者通過自主研發百噸級索塔節段鋼筋骨架整體吊裝技術及雙層可調吊具等舉措,控制對接誤差,每節異形索塔施工由12天縮短至6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就在黃茅海大橋成功合龍的前兩天,另壹超級工程也取得重要進展。6月16日,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這座曆經7年前期籌備、7年艱苦建設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工程質量通過“大考”。

 

珠海江門進入“1小時經濟圈”

 

作爲壹條屏障,珠江口深刻影響了東西兩岸城市群的産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路徑。“天塹變通途”的超級工程讓兩岸城市群的連接越織越密,爲兩岸城市群的聯動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深圳、中山之間的車程由2小時縮短至30分鍾內,兩地攜手進入“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深中通道的通車,不僅大大方便兩地居民的出行,更將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通“江”達“海”。黃茅海跨海通道今年底建成通車後,將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江門和珠海將進入“1小時經濟生活圈”,全程高速,無需繞行。它還將加強珠海乃至粵港澳地區的産業轉移,拉動江門台山及粵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完善粵西産業布局。

 

“大橋經濟”創造發展新機遇

 

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在縮短,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加速。

 

珠海,廣東省定位爲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推進,壹系列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協同發展新規劃披露、新動作落地,珠西戰略效應正在顯現。

 

當前,珠江西岸的大港口、大石化、大裝備、大工業將躍升爲未來全省增長的重要動力源,爲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支撐正逢其時。

 

作爲中國僑都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市也伴隨著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的建成,迎來“大橋經濟”窗口期、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