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改革開放先行地,文博會二十年見證了廣東文化産業飛速發展的腳步。2023年,廣東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增長6.0%,全國占比超過1/6(17.36%),文化産業規模總量連續20年位居全國首位。
風起南粵,領潮向“新”。近年來,廣東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加快發展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著力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重點打造數字文化引領地、文化創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範地。下壹步,我省將大力推進産業科技創新,以新質生産力賦能文化産業繁榮興盛,爲廣東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科技賦能嶺南文化“雙創”
廣東時刻湧動著改革、開放、創新活力,文化産業粵軍勇立潮頭,大力推進新科技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廣東文化産業增加值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疏源浚流,與古爲新。“文化+科技”催生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變幻出壹副副鮮活的時代面孔。
——文化“智造”升級,新興文化産業集群湧現。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技術,孕育著新質生産力。廣東文化制造業也在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網絡視聽等文化新業態持續領軍全國;廣州、深圳打造了若幹個千億級文化新業態集群。
——數實融合,AI大模型開啓智慧生活。
本屆文博會上,壹場“百模大戰”即將在廣東綜合展區“大模型産業應用”上演。
八個代表性大模型各擅勝場:元象大模型助推文旅、文娛行業數字創意內容生産;雲從從容大模型全力提升政務類服務效率;雲天勵飛天書大模型將通過數字政府、城市治理、文旅生活的廣泛應用,爲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注入新動力……
目前,廣東正在加速打造大模型中心樞紐,廣州深圳也在布局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廣東省關于通用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幹措施也即將出台……賦能實體經濟的數字技術,將爲千行百業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國潮”澎湃,傳統制造業向“高”攀升。
近年來,東莞從傳統玩具代工迅速轉型,以IP爲支撐、以創意爲主導、以制造爲底色,打造“中國潮玩之都”,極大提升了産品附加值。如今,全球動漫衍生品1/4由東莞制造,中國也有將近85%的潮玩在東莞生産。
——重塑文化生産傳播方式,推動中華文化海外“壹路生花”。
數字音樂産業也乘著5G時代的“東風”揚帆海外。作爲全中國最大的P2P音樂共享軟件,酷狗音樂面向印尼、越南開啓數字版權出海業務,還通過自研熱歌算法技術持續打造音樂“爆款”。《壹路生花》印尼版等自制歌曲,橫掃海外多個音樂平台榜單,總播放量超過30多億次。
“壹個互聯網化的音樂娛樂生態圈正在灣區成型。”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文化産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明充介紹,“大灣區音樂産業創新服務中心”在廣州啓動以來,爲音樂人提供版權、對接市場等服務,推動灣區原創音樂走出國門。
弄潮兒向濤頭立,風起揚帆正當時。更多中國文化出海“新軍”,將乘載文博會這艘“巨輪”揚帆遠航,在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