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八年@大灣區,背後有何深意?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4-03-07 09:49:09

“大灣區人”們,咱又雙雙叕上熱搜啦!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粵港澳大灣區被@了兩次。

連續八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種驕傲與幸福,身在大灣區的妳我感受最爲深切。

今年,大灣區建設還迎來壹個重要節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這對于共同經曆、見證這段時光的“大灣區人”,同樣意義非凡。

“大寫意”到“工筆畫”

要知道,大灣區再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事並不新奇,但其中釋放的信號,值得細細品味。

“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到“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再到如今“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曆年報告中的壹字壹句,記錄下大灣區從謀篇布局“大寫意”轉入精謹細膩“工筆畫”的成長軌迹。

早在2018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曾要求,“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要推動這些地區成爲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2021年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到,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爲重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壹梯隊。

不難看出,壹開始大灣區就被寄予“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厚望。

翻開世界版圖,號稱“世界三大灣區”的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對內帶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外引領全球經濟發展與變革。

劍指世界第四大灣區,5年來,中央每年都有支持大灣區建設的重磅政策出台,既有重大合作平台的規劃政策文件,也有重點領域的指導性文件,壹以貫之、積極穩妥地朝著既定目標推進。

3月1日零時起,橫琴正式封關運行,琴澳壹體化開啓嶄新篇章,兩地居民的生活也迎來新變化,有符合條件的澳門居民開始“帶飯上班”;

3月4日起,香港乘客使用港版支付寶AlipayHK的廣州地鐵乘車碼,即可乘坐廣州公共交通和佛山地鐵。

更便捷的“聯通”正加快實現:深中通道今年即將全面建成通車,屆時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從目前的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鍾內;黃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鐵路等大基建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建成後將進壹步拉近灣區城市間的空間距離。

今年是澳門回歸25周年。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務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莫志偉帶來關于促進琴澳中小企業發展的提案,希望幫助它們分享更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紅利。

此時此刻,朝著“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目標,壹個活力四射的大灣區正在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