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藍圖亮相博覽會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3-12-22 10:12:13

今年以來,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啟動「數字灣區」建設,將其作為數字廣東戰略的先手棋和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發展的主戰場。近日,廣東正式印發《「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數字灣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據介紹,這一行動方案有7個重點任務,即「六通一融」——推動粵港澳數據、人才、物流、資金暢通流動「要素通」;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基座通」;市場主體投資興業「商事通」;數字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通」;社會數字化治理高效協同「治理通」;公共服務融合便利「生活通」;粵東粵西粵北加快「數字融灣」。

 

當前,「數字灣區」建設已在粵港澳三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智慧城市群共建、數字身份認證互認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按照計劃,2024年,粵港澳三地將通過數字化合作,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共建模式,數字化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2025年,「數字灣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最終實現大灣區數字化規製規則有效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效聯通,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均衡發展。

 

博覽會現場,《「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主題展區,不少嘉賓與觀眾駐足於此,了解「數字灣區」建設的廣闊藍圖。「灣區通」平臺和「跨境通辦」的上線讓不少參觀市民直呼辦事方便。「粵港澳聯動會越來越多,互認互辦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廣,相信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以後我在內地就能辦港澳的業務,方便很多。」觀眾胡先生說。

 

據悉,廣東將依托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合作平臺先行先試,探索建設「港澳數據特區」,實施「南數北上、北數南下」計劃,加強跨境數據流通服務與分類管理。同時,廣東將圍繞社保、教育、醫療、創業、養老、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探索數據跨境流通「白名單」製度。未來,廣東還將推動粵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支持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創建國家級交易所,加快大灣區數字化人才高地建設。

 

大灣區的數字化生活正逐步呈現新圖景。今年11月,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舉辦的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合作成果發布會上,推出首批超過100項「跨境通辦」政務服務,並首次實現粵港政務服務身份認證在線互認。具體言之,廣東政務服務網和「粵省事」APP支持香港居民通過香港「智方便」APP完成身份認證,辦理內地求學、就業、創業等高頻服務事項,無需再註冊內地賬號、填報申請信息。

 

「數字灣區」建設離不開多方參與,以廣州、深圳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強市,借助平臺企業創新優勢,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政務服務優化等方面發揮了強大效能。香港、澳門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科技服務、金融等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創投和金融機構等組成的「數字灣區」建設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