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伶仃洋、連通粵港澳。10月24日,「一國兩製」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迎來正式通車5周年。
有了這座「同心橋」,三地車程大幅縮短、居民出行更加便利、物流運輸成本明顯降低,大大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格局。
港珠澳大橋5年累計客流達3600萬人次、車流750萬輛次、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達7187.5億元人民幣……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迅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黃金通道」,書寫出一份亮眼答卷。
港珠澳大橋不僅帶來跨境出行新方式,也為「雙城生活」提供更多樣化的交通出行選擇。人們通過港珠澳大橋往來於粵港澳之間,尋覓發展機遇,實現人生藍圖。
24小時跨境快速通關使得港珠澳大橋成為大灣區的物流大動脈。物流大幅提速,節省了金錢和時間成本,為大灣區開放型經濟創造了不可或缺的效率優勢。
「如今蛋品可經港珠澳大橋供港,從裝車到抵港全程僅需2小時,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每車單程運費可減少約2000元(人民幣),從而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珠海一家蛋品公司的經理劉歡說。
此前部分冰鮮冷凍肉類、蛋類、奶類和蔬果等鮮活食品需要輾轉至深圳,再通關抵達香港,全程花費時間較長。現在,粵西的商戶可以更低的物流成本、更高的時效通過港珠澳大橋將產品銷往香港。
風起大灣區,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建設浪潮奔湧,一系列經貿計劃落地,助力增強發展勢能。
同時,香港機場管理局正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自動化停車場,供來自粵澳、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轉飛海外或訪港的自駕旅客使用。
體育賽事和文化合作也將更好提升大橋經濟效益。11月19日,港珠澳大橋將迎來開通以來的首個半程馬拉松比賽,參賽者將用腳步丈量大橋,感受大國建造風采。
港珠澳大橋是大灣區發展藍圖的重要一環,能夠匯聚世界各地參賽者在宏偉的港珠澳大橋上同場競技,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