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認識全球經濟形勢變化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3-07-28 14:02:59

綜合來看,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但對中國而言,仍具有很多有利條件。

 

第一,從經貿領域看,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度上升。2022年,中美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近7600億美元,遠高於2017年的5837億美元。個別國家強推對華「脫鈎斷鏈」,已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中國依然保持全球最大貿易國地位,出口強勁。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出口以人民幣計算同比增長8.4%,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速加快,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16.1%。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增長66.9%,出口覆蓋面涉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汽車出口還在快速增長。此外,外資仍然在進入中國。近幾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一直在增長。資本仍然願意進入中國,並在中國長期投資,是給中國經濟投下了肯定票。這得益於中國擁有強大的製造業能力,中國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大就是強,強在我們的綜合成本優勢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上。

 

第二,關於產業轉移,從世界範圍看,整個世界的製造業仍在向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地區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外流是正常的,這是中國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這也使中國和東盟之間的生產網絡得到強化。產業轉移很正常,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產業轉移本身也會給我們帶來好處,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做中間產品等,有利於我們的產業鏈實現升級。我們要以更開放的心態,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看待別國的發展。中國經濟剛剛起飛的時候,有很多國家幫助我們,今天我們也要以開放的心態,歡迎其他國家的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多交朋友。

 

第三,一些發達國家採取「小院高牆」政策,實行技術封鎖,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並實施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等。「小院高牆」政策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反過來也促進了我國在芯片領域的發展,加快了進口替代。事實證明,全面遏制、全面脫鈎不可能實現。此外,芯片迭代非常快,電子芯片已經快要到達極限,下一代技術可能是光子芯片,我國要加大對光子芯片等未來技術的投資。

 

理性認識世界形勢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如果要說有什麼經驗的話,開放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沒有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我們要對世界形勢有理性的判斷。維持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環境,對中國的技術進步和發展仍然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