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3-06-25 10:56:40

隨着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及規模化應用,數據已經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並快速融入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01

數據要素地位凸顯

成為數字經濟關鍵驅動

 

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要素交易指數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隨着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深化,數據要素的地位不斷凸顯,數據交易的變現能力也在日漸提高,我國數據流通產業迎來發展新浪潮,預計2025年數據交易市場規模超過2200億元。

 

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數據要素交易實踐,數據交易機構相繼成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全國各地先後成立47家數據交易所,仍有9家正在籌備建設中,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大數據產業鏈條持續完善,數據共享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伴隨着數據要素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發展活力持續顯現。「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有全球最好的條件,具備全球最大的在線消費市場、最大的產業數字化基礎規模、最強的數字基礎設施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學術年會主席團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江小涓在數博會上表示。

 

「未來十年,數字經濟的發展、創新與繁榮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數字經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創造,具有顛覆性、根本性、超越性變革的意義;我國處在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並且已經對發展數字經濟進行了重大部署。

 

「近年來,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生產力、技術、市場需求等已快速進入數字時代,數字經濟是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動力。」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仲愷表示。

 

同時,隨着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融合驅動,人類社會正加速走進數字時代、智能時代,數據正成為全球競爭的關鍵性資源,數據驅動經濟已經成為發展共識。「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中國電信原總經理李正茂表示,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雲網寬帶建設對實現高效連接,滿足數據資源存儲、計算與應用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要秉持共商、共享、共贏的原則,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持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02

挖掘數據要素價值

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已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經濟形態,而數據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的核心引擎。數據要素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價值不斷凸顯,一方面,數據作為關鍵性生產要素,能夠催生並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是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數據要素對其他產業具有乘數效應,能夠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要發揮數據的基礎作用,推動數字中國建設。」中央網信辦副主任趙澤良表示,要提高數據質量,釋放數據要素的價值;要高度重視數據保護,切實維護數據安全;要加強數據合作,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然而,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依然存在數據採集冗餘、數據權屬難界定、數據交易規則不健全、數據交易安全問題頻發等問題。「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最關鍵的是要讓整個數據流動起來。」仲愷表示,「可信」是基礎。唯有信任才能實現協同聯動,才能促進數據流通和開發利用,人們才能放心地使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應用。

 

隨着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數據和數據內容、數據業務越來越集中,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奇安信科技集團副總裁羅海龍表示,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是數字經濟創新與繁榮的底板工程,數據經濟要實現創新發展,必須依託體系化的數據安全保護能力。

 

數據要素價值的釋放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有力推動,當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加快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在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看來,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能高效賦能傳統工具軟件,要通過這些新技術賦能來挖掘數據價值,更需要把焦點放在大模型賦能製造業、實體經濟發展方面,不僅要加快提升數字治理能力,還要打造更多落地場景,形成數字產業發展閉環。

 

「數字技術是發展最快、影響最廣的重要科技領域,技術迭代迅速,全球競爭非常激烈,不進則退。」江小涓表示,數字平台創新力度仍需加大,大型數字企業是數字前沿技術的重要創新力量,是帶動產業鏈創新的頭部,是基礎研究的生力軍,在智能技術加速演進的情況下,平台企業創新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