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美元,不該成割傷世界的利刃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2-09-20 10:15:53

美聯儲將於9月20日到21日舉行新一次政策會議,加息決議成為關注焦點。外界普遍預計,美聯儲將至少加息75個基點以對抗通脹,這可能讓已經處於近20年高點的美元指數進一步上漲。在美聯儲暴力加息的推動下,美元此輪走強被認為「百年不遇」,這對世界許多國家來說恐怕將是又一場噩夢的開始。


這次會議將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第五次加息,直接原因是緩解美國國內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但如果追根溯源,這是過去美國一味「印鈔票」、通過無限放水來暫時維持「繁榮」所必然產生的後遺症。換句話說,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深層次問題,華盛頓無力也無心去解決,反而一邊極其短視地掩蓋危機、討好華爾街,一邊利用美元的霸權地位,悄悄將危機像排放污水一樣「引流」到全世界。


美元超級強勢、其他貨幣應聲下跌,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通脹對美國經濟的炙烤,卻需要全世界為之付出代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美國生病、世界吃藥」。由此導致的嚴重通脹、經濟衰退等問題,已經在多國大面積出現。自美元走強以來,今年全球已有36種貨幣至少貶值了1/10,斯里蘭卡盧比和阿根廷比索等貶值幅度更超過20%。這除了讓經濟本已疲軟的歐洲、日本等雪上加霜,更讓大量發展中國家被迫吞下輸入型通脹所導致的經濟衰退苦果,無數家庭一夜致貧。這是很不正常、也本不應該出現的局面,卻是美國「遏制通脹」背後的殘忍真相。


事實上,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曾數次利用美元霸權對其他國家進行「金融洗劫」,或者「輸出危機」。正如西方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美國享受着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過去幾十年裡,美元的每一輪升值周期都伴隨着極其糟糕的記憶:第一輪美元升值周期中,拉美債務危機爆發;第二輪是日本出現「失落的二十年」;第三輪則是亞洲金融危機。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很多人對它記憶猶新——在那場危機里,世界銀行估計亞洲地區有1億多中產階級淪為貧困階層。強勢美元,一次又一次像利刃一樣割傷世界。


因此,當華盛頓政治精英們誇耀着「美國制度神話」,把「緩解危機」的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貧困家庭正被他們踩在腳下。他們對此並不是不知道,而是集體採取了一種毫不在乎的冷漠和傲慢態度,似乎這就是「霸主」理所應當享受的「特供」。上世紀70年代,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曾露骨地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如今,美元再一次成為全世界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的「繁榮」很難讓人相信是乾淨、道德的。


然而危機不可能永遠被掩蓋,華盛頓不停地埋雷,卻從不排雷,最終一定會炸到自己。用不斷加息促使美元異常升值來化解美國當前面臨的嚴重通脹,暴露出美國金融決策者的無能。對美國自己來說,企業融資成本、居民還貸壓力、出口商品價格等,都會相應上升。同時,美元作為全球貨幣所具有的信譽,也正被美國以鄰為壑的做法不斷透支。如今美元給世界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已經預示着其霸權衰落的開始——在華盛頓貪得無厭的收割之下,歐洲、亞洲、中東地區等紛紛探索「去美元化」的路徑,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勢在必行。


給橫衝直撞的霸權套上韁繩的最好辦法,就是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無論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世界似乎總是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但那塊石頭已經鬆動。如今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和脆弱因素再次凸顯,越是這個時候,國際社會越要堅定不移地開展合作,構建一個可靠的、系統性的長期多邊國際金融體系。這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