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動能 展宏圖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2-05-30 12:06:30

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啟動、橫琴中藥新藥技術創新中心落戶、空客直升機中國總部項目簽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以來,壹批批具有粵澳特色、根植性強、帶動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漸次布局,不斷夯實合作區發展的產業基礎。


“澳門芯橫琴造”


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以來,截至今年5月24日,橫琴新設立澳資企業222家,目前共有澳資企業4850家,澳資企業參與合作區建設熱情高漲。


在澳門青年創客“紮堆”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澳門籍青年雷震創立了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疫情期間憑借自主研發的納米銀線制備技術及相關應用產品拓寬了市場、站穩了腳跟。


在納金科技,研發人員以獨特工藝將金屬銀制備成納米級的零維銀顆粒或壹維銀線材料,直徑20納米左右,只有頭發絲的萬分之壹。在公司展廳,雷震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了基於納米銀技術的柔性薄膜觸控面板、消毒液電子霧化防疫拱門、自發光服飾等多款創新產品,該公司正在家電、智能硬件、時尚、防疫等領域加快實現產業化落地,推動納金科技“逆勢躥紅”。


“納米銀是人工智能時代壹種重要的基礎材料,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銀線材料用於下遊制造業,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澳門所長與國家所需相結合的具體體現。”雷震介紹,納米銀薄膜發光、消毒抗菌產品等還可與澳門旅遊、文創、會展、制衣等產業結合,為當地傳統優勢產業賦能。


在以特色芯片設計為代表的微電子產業,合作區另辟蹊徑,與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機構合作,推動“澳門芯橫琴造”,建設“中國芯”國際化的“橋頭堡”。


畢業於澳門大學的陳天藍博士,近年來與澳門大學團隊帶著分子診斷技術,在橫琴創辦了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他的團隊把生物實驗室“搬”進了壹臺臺便攜式設備裏——在裝有不同試劑的芯片中滴入樣品溶液,即可快速開展多種檢驗檢測。


去年以來,紮根橫琴的移動機器人專用芯片研發企業——珠海壹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與澳門的合作進入快車道。公司首先與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接,實現了在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廣東省粵澳合作項目及珠海市核心攻關產業項目上全方位的合作;其次與澳門騰創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引入澳門資本。


“壹微希望通過引入澳門資本,實現引‘智’和拓‘市’。”壹微半導體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姜新橋說,“公司正在澳門推動註冊全資子公司,積極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利用澳門作為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優勢,對接海外市場,讓創新機器人產品和服務走進全球億萬家庭。”


協同合作拓市場


在合作區,同樣是技術與資金高度密集的醫藥健康領域,已有超過4000家企業註冊,涵蓋中醫藥、生物醫藥、新藥研發、醫療服務、藥品貿易、大健康等領域。


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專註於中藥創新藥物、中藥經典名方、中藥新型制劑、霧化吸入制劑、納米凝膠和原位凝膠制劑的自主研發和對外承接服務。公司總經理周毅生介紹,在合作區政策支持下,公司參與了多個新藥研究和粵港澳科技合作項目,獲得政府獎勵、科技項目專項等多項科研資助,與中山大學、澳門大學聯合申報的創新藥物發現和臨床前研究項目近日還獲澳門特區政府的立項資助,公司的研發實力和轉化能力明顯增強。


位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珠海橫琴聖澳雲智科技有限公司,是壹家通過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提供腫瘤診斷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公司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國際化高校資源優勢,在醫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等多個領域與香港大學、澳門大學開展深度研發合作,拓展了包括肺癌在內的多條腫瘤診斷產品研發管線。“依托合作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希望能實現腫瘤診斷‘無邊界’的醫學服務,在全球範圍內服務更多人群。”聖澳雲智公司總經理石劍峰說。


多家醫藥健康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立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借力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更高效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借助合作區這個國際化平臺對接全球產業鏈,開拓全球市場。


精準“澆灌”實體經濟


“橫琴金融投資集團的成立,就是為了發揮國有資本杠桿效應,服務實體經濟和重點項目,努力做推動橫琴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的重要力量。”橫琴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傳偉介紹,2017年集團管理運營橫琴產業引導基金,圍繞新壹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業布局,以早期投資為紐帶,撬動科創資本、服務科創產業。“希望在奠定橫琴發展基礎的關鍵期,能夠吸引更多創業者和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項目聚集橫琴,幫助橫琴構建更加完善且可持續的科創生態。”


作為最早壹批在橫琴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之壹,建設銀行紮根橫琴十年服務實體產業和城市建設。截至今年3月末,中國建設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各項存款余額達90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217億元,是合作區內轄屬網點最多、貸款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十年來累計投放金額500余億元用於橫琴公共基礎設施以及重點項目建設,對橫琴企業及項目累計授信額度超1500億元。


中國建設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行長王凱介紹,去年底建設銀行總行研究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發展服務方案》,強調加強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研究,用新金融發展理念,探索符合新時代琴澳創新合作的新模式。“建行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中心橫琴團隊,創新跨境金融業務、打造跨境金融服務品牌。下壹步將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壹平臺、三中心’的業務布局,建設葡語系國家金融服務平臺、跨境創新中心、跨境融資中心、跨境資產轉讓中心。”王凱說。


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以來,隨著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機制的建立運行,橫琴人壽董事長、橫琴金融行業協會會長蘭亞東明顯感受到,政府監管層面的融合更深入,琴澳兩地金融機構的互動更頻密,澳門居民開著單牌車來咨詢保險產品和服務的更多了。“橫琴人壽順應融合大勢,主動打開通道,簽約澳門籍合夥人,吸引澳門投資者。”


“去年以來,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合作區在金融領域已經做了‘跨境理財通’、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等多個試點,開放特定的產品和服務,快速推動單點突破、進展明顯。”蘭亞東表示,“《中國建設銀行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推動合作區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建議引入‘監管沙盒’(受監督的安全測試區)理念,按照國家統籌規劃、服務實體、風險可控、分步推進原則,推動粵澳兩地規則和流程的銜接,進而實現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構建壹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