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9月5日公布,迅速在粵澳引起熱烈反響。9月9日,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接受了南方都市報、N視頻記者專訪。他提到,「橫琴方案」涉及的深度合作區金融創新支持政策點多面廣,將為澳門依托橫琴深度合作區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驅動力。
年過六旬的葉兆佳碩士畢業於中山大學管理學專業。他曾任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目前不僅是澳門銀行公會主席,也是澳門金業同業公會會長以及中華總商會副理事。
【專訪葉兆佳】
南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已於9月5日公布。你重點關註其中的哪些內容?
葉兆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是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國家賦予澳門新的重大機遇、重大平臺、重大使命。
而在具體政策方面,我有兩點深刻感受。一是本次《方案》涉及多個重大機製體製創新。例如明確提出將在深度合作區建立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製,推動深度合作區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在深度合作區建立「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分線管理模式等。這些政策將推動深度合作區率先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機製體製「軟銜接」的試驗田。
二是《方案》涉及的金融創新政策寬度廣、力度大。例如資本跨境自由流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跨境資產轉讓範圍、企業外債管理體製創新等,《方案》涉及的部分政策創新力度大於內地其他地區。深度合作區將在上述金融領域實施先行先試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也進一步堅定了澳門銀行業界服務國家大局、支持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南都:你認為「橫琴方案」將為澳門發展帶來哪些變化?
葉兆佳:橫琴未來的定位和政策,都是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這個目標考慮和展開的。
未來深度合作區將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環境,民商事規則要建立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製度體系,並與澳門實現一體化發展。深度合作區建設過程中充滿法律、製度等各種機製體製創新,並通過漸進式目標持續推進。
從銀行業角度看,現代金融恰好是當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本次《方案》裏多次提及的地方。《方案》對支持現代金融的發展、跨境金融的發展作了重點部署,而且琴澳間跨境資本自由流動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新政策,是金融業的重大創新。這將為澳門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於金融業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更好地服務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的建設,也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開更大的機遇空間。
南都:你認為在「橫琴方案」的實施下,澳門金融產業會得到怎樣的發展?
葉兆佳:《方案》涉及的深度合作區金融創新支持政策點多面廣,不但對已有的自貿區政策進行了較全面的繼承,而且部分政策創新力度大於內地其他地區,為澳門依托橫琴深度合作區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驅動力。
未來,澳門金融業將以更積極的行動,融入大灣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大力發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財富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等,為澳門在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獨特作用貢獻力量。
南都:就粵澳合作,你認為未來在哪些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
葉兆佳:琴澳間跨境資本自由流動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國家金融改革的深水區和試驗田,給予了粵澳兩地銀行業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橫琴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為功,有關的政策還需要不斷細化落實。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業將配合兩地監管,積極研發並推出新的產品及服務,共同在以下方向上進一步加強合作:一是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落實新的跨境金融政策,對澳資澳企,大力給予資金支持,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全面支持澳門和深度合作區重點產業的發展,例如在高新企業借用外債、跨境資金池等方面,積極推出新服務;二是充分發揮澳門自由港等優勢,促進粵澳深度合作,把澳門的競爭優勢及時有效地延伸至深度合作區,在橫琴構建粵澳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例如,銀行業未來可探索把服務澳門中小企業的體系,移植到深度合作區。
最後是配合監管探索跨境金融服務改革創新,加快在民生金融方面,製定有關細化政策,讓澳門居民盡早在橫琴享受到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例如,可以手機銀行為主要載體,對跨境支付、跨境繳費、跨境社保、跨境代發薪等基礎民生金融需求,努力提供賬戶一體化、服務一體化、體驗同城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