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出現曲折時,一方面,要防止將世界上出現的難題簡單歸咎於全球化;另一方面,要正視全球化所產生的問題,探索更好的方式,在克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同時,推動全球化繼續發展,使全球化利益惠及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群,推動生產力進步和人類進步。
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中國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堅定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主動擁抱全球化,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
中國參與全球化的主要經驗就是主動擁抱全球化,在全球化中解決全球化帶來的問題,盡量消除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獲取全球化帶來的收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在全球化出現曲折的今天,為了推動全球化歷史車輪繼續前進,探尋更好的全球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出了推動全球化的建議,這些建議可以總結為推動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一是堅持開放,反對封閉排他。堅持在開放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在開放中解決開放帶來的問題,這是中國在推動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主張。中國反對以各種名義搞保護、搞排他甚至退回到封閉的老路。一個分裂的世界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抗將把人類引入死胡同。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
二是堅持包容,反對利益壟斷。堅持包容,一方面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求,防止全球化利益被少數發達國家占有,防止全球化帶來越來越大的發展鴻溝。這就要求在全球化的規則設置上,要考慮發展階段的差異,承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另一方面要照顧一國內部在全球化中受到損害的群體,防止全球化在一國內部帶來越來越大的不平等。這就要求各國要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在講求效率的同時,註重公平,讓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同時,各國在融入全球化的同時,要同步進行相應的國內改革和政策調整,盡量緩解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是堅持合作,反對沖突對抗。合作能實現共贏,沖突對抗則是零和博弈。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共贏的過程,因而合作是全球化的內在要求。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我們,當今世界,如果走對立對抗的歧路,無論是搞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科技戰,最終將損害各國利益、犧牲人民福祉。我們要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理念,堅持互尊互諒,通過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要恪守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以鄰為壑、自私自利的狹隘政策,拋棄壟斷發展優勢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國平等發展權利,促進共同發展繁榮。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礎上的競爭,開展你追我趕、共同提高的田徑賽,而不是搞相互攻擊、你死我活的角鬥賽。
四是堅持多邊,反對單邊霸淩。堅持多邊,反對單邊霸淩,就是要承認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理應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就是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就是要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製等,並進一步改革完善這些多邊體系中的重要組織,支持其在百年變局中發揮好作用;就是要賦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中更多代表性和發言權,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全球化能夠惠及更多國家更多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