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澳門國際瑞和文化產權交易所發佈日期:2022-01-24 13:55:13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我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蘇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目前疫情形勢和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預計今年GDP實際增速約為5.3%,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應將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全局性任務。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態勢,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兼顧長遠,為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打基礎、聚動能。


主要經濟指標走勢


2021年,我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蘇態勢。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外貿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比重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有所增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有效推進,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進一步凝聚。


展望2022年,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疫情失控和供應鏈危機可能繼續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阻礙,而通貨膨脹、金融市場風險、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各國政策權衡與協調困境等因素更增加了世界經濟復蘇前景的不確定性。


我國經濟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共同作用,2022年增長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具體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判斷如下:


一是上半年穩增長任務較為突出。預計今年GDP實際增速約為5.3%,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增速,表明經濟繼續處於恢復態勢,但受疫情影響仍將低於潛在增長率,宏觀經濟運行仍處於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產出缺口為負的狀態。分產業來看,疫情以來工業增速快於GDP增速、服務業增速慢於GDP增速的格局會延續,但邊際上將有所緩和。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與過去兩年平均增速大體持平,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略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增速。


二是CPI溫和走闊,PPI逐季回落,剪刀差收窄。綜合考慮大宗商品價格傳導、部分領域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豬肉價格可能觸底回暖等因素,預計今年CPI漲幅呈現逐步走闊態勢,全年平均上漲2.4%,仍處於溫和區間,出現全面通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在部分門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勢趨緩,以及我國多項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預計我國PPI漲幅將呈現較為明顯的逐步回落態勢,全年平均上漲5.7%。在CPI漲幅溫和走闊、PPI漲幅回落的作用下,剪刀差將明顯收窄。這一方面意味著2021年我國經濟面臨的成本推升型結構性通脹格局將有所緩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上遊價格傳導轉嫁的過程中,中下遊行業尤其是小微民營企業以及終端消費者仍將承受更高的通脹成本,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家裝、五金等領域價格上漲壓力較大。


三是就業總量壓力小於2021年。據測算,今年將新增勞動力1531萬人進入就業市場,比2021年多88萬人。但考慮到今年是退休大年,退休人數大幅增加,可釋放出的就業崗位比2021年多436萬個,加之疫情後經濟恢復勢頭延續等宏觀環境因素,今年總量層面的就業壓力將小於2021年。同時,勞動力技能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匹配、部分製造業企業招工難與部分青年群體就業難矛盾並存、青年大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和隱性失業等結構性問題仍須引起重視。未來幾年,預計勞動力市場「大進大出」的格局仍將延續,這也為漸進式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創造了空間。


隨著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逐漸恢復,以及疫情基數效應的不斷減弱,我國經濟增速總體平穩運行。從季度上看,GDP增速將呈現小波震蕩走勢。從結構來看,由於疫情對三產負面影響大於二產,在負面影響完全消除之前,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經濟整體增速這一趨勢仍將繼續。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將對經濟增長形成溫和托底作用;消費有望進一步恢復;出口繼續保持一定韌性,但增速將比去年顯著回落。